今年球季快開始時就醞釀著想寫一篇有關小曹的文章。當年在陳金鋒後到美國的金龍旗三投中我最喜歡的大概就是小曹吧。雖然基本上我算是一個滿passive的球迷 XD 只要能去看球,看到球員表現的好就很快樂,而不會指望和球員有直接互動的那種。曾經小曹每場比賽我買了 MLB.TV 自己做線上文字即時轉播,不是為了要服務其它球迷,只是想分享自己看球的快樂。但是自從小曹肩傷之後,小曹的新聞很難找,我也只能在心中和一些網路空間幫他加油。

從去年開始我就對台灣主流媒體很反感。一窩瘋的王建民熱潮就只是翻外電而已。就算有駐美記者的也都是十分粗糙的在處理王建民的新聞。我想像小曹或小小郭並不在意台灣媒體來不來關心他們,但是站在真正的球迷的立場上,我們有權利對媒體生氣,因為這些主流媒體的不專業剝奪了我們知的權利。對於第一個上大聯盟的投手,第一個在大聯盟擊出安打的台灣球員,甚至是2004年奧運國手曹錦輝的傷勢,國內媒體不聞不問把球迷們的權益放在哪裡?

今年小曹是第一個進入二十五人名單的台灣投手。而且也是第一名在大聯盟出賽的台灣投手。國內媒體作了什麼?平面和電子媒體甚至陪著在復健的王建民蹲在佛羅里達,王建民英英美代子也能天天用超過半個版面報導。幾家一天到晚播放美國大聯盟比賽的電視台天天播洋基隊的比賽,就是不播道奇隊的比賽。那麼早已經出賽的曹錦輝呢?不要說一開始沒有電視報導,連平面新聞也比不上王建民教其它復健中的球員說中文的新聞大。

好在現在四月快過去了,小曹出賽第六場時民視終於醒了過來,對小曹出賽做出即時報導。不然會被這些只搭順風車的媒體氣死。

為什麼喜歡小曹?

相信台灣的曹迷愛的都是他投手丘上的自信和霸氣。我的同樣是95mph一文中有提到當時同樣是95mph的速球,在小曹,王建民和小小郭投起來的差別。如今小曹手術後球速不再動不動就超過98mph,但是球質更重,直球也越來越會跑了。

許竹見聊小曹和小郭一文中可看到曹錦輝的個性。

許竹見轉述小小郭:「如果不是曹錦輝在精神與經濟上,適時伸出援手,他在美國恐怕早就熬不下去了。」許竹見聽郭泓志談到與小曹的友誼,認為「小曹果然是夠朋友。」

「有一年球季後,小郭在美國沒薪水可領,曹錦輝很細心,回台灣之前,在洛杉磯塞了一張支票給他,留了一句話,『我怕回去之後,你有困難,也難找到我。』」這分兄弟情,讓「郭董」當場感動落淚。

這樣的義氣球迷也會動容吧。如今小曹和小小郭同在道奇隊。只要小小郭傷癒重回二十五人名單,甚至可以出現小小郭先發,小曹中繼的情況。想到兩位充滿霸氣的台灣投手聯手封鎖大聯盟打者的畫面,熱血都沸騰了起來。

返回大聯盟的小曹改變了他在洛磯時期的投球動作,也有一些球迷認為看起來很像韓籍投手徐在應。我卻覺得小曹只是改回了他在洛磯前的投球姿勢。

先說明,我不是什麼球評。以下所說的只是一個球迷的立場。投球動作怎樣比較好我看不出來。我只能說出他們之間的不同而已。

「投手空間」網站中曹錦輝在高苑高中的投球動作和他還沒有出國時在中華成棒隊的投球動作可以看出他在國內的投球是偏向 Dive and Drive 的。請特別注意小曹這兩個時期的第四個分解圖!等一下比較小曹現在的投球動作時有絕對的關聯。

業餘時小曹和當時台灣體壇的 Dive and Drive 式巔峰北體流的差別是小曹在身體旋轉之後,重心沒有北體派那麼誇張的下沉。和宋肇基蔡仲南兩位投手的動作比起來就可以看到相同和差異的地方。曹錦輝當年除了在下沉沒有那麼誇張外,跨步也沒有宋肇基蔡仲南那麼大。但是準備動作,旋轉身體跟最後減速動作是十分類似的。減速動作開始的時候,我個人稱北體派投手的雙腳是一個「九」字。也就是固定腳是九十度彎曲,而前腳打直。

但是到了美國後小曹投球動作越改越像 Tall and Fall。也就是只剩下自由腳的抬腿,而不再有旋轉身體的動作。從底下的 youtube 影片中可以看到小曹在洛磯時的投球動作。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pfmquTu4PwI]

在洛磯的時候小曹在準備動作中自由腳已改成與固定腳平行,而不在採業餘時自由腳放在身後的準備動作。自由腳如中華隊時採高抬腿,之後不旋轉身體而直接以高度換取速度讓重心向打者移動。除了固定腳在重心移動前有彎曲讓重心稍微下沉外,是非常美式的Tall and Fall。而減速動作也和業餘時大不相同。成了當年小曹很著名的「K」字形減速。


小曹在洛磯時著名的「K」字減速動作

小曹這次肩傷復原後大家最先注意到的不同就是他準備動作時自由腳是放在固定腳前面。再來就是以前揮臂式的準備動作現在換成都是固定式。這樣讓許多球迷馬上想到南韓籍投手徐在應

但是徐在應是有揮臂動作的。而且除了自由腳放在固定腳前面,小曹動作其實沒有那麼像徐在應。可以點上面徐在應的名字去比較。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yzSsIGiZKts]
小曹2007/04/29對教士隊的投球

回想一下小曹業餘時的投球姿勢中第四個分解圖。就可以發現小曹現在的動作是從準備直接進入這一個動作。並不是他去抄襲誰,而是回歸他業餘時半 Dive and Drive 半 Tall and Fall 姿勢。至於為什麼自由腳要在固定腳之前?我個人試了一下,驚覺自由腳在前面反而比較穩。棒球選手下盤本來就練得很穩,所以自由腳在後面的準備動作不會影響到他們固定腳的穩定性。對不練身體的人來說,自己試試看就可以發現其實影響還滿大的。也就是說小曹這樣的準備動作多半可以增加他控球的穩定性。以影片看來減速動作也改了,但不是業餘時北體流的「九」字減速,也不是「K」字減速,而是像標準 Tall and Fall 的減速動作。

tsao.jpg
小曹在道奇隊的新動作和北體流最像的地方,看過蔡仲南分解動作的人都會覺得這個姿勢很眼熟吧?尤其是雙腳和前後兩手的角度。

總結小曹一路來的投球動作改變:

業餘小曹偏 Dive and Drive 抬腿動作後再做旋轉。動作大
洛磯小曹被改成偏 Tall and Fall 只有抬腿沒有旋轉。
道奇小曹完全取消高抬腿,直接進入旋轉姿勢,回到半 Dive and Drive 半 Tall and fall

最後的結果是曹錦輝控球變好了。球速只有一點點下降。上一場還有到 98mph。而且投起來看起來更輕鬆。重點是有人在壘時他的動作簡短到跑壘者不敢做什麼。

當一個中繼或救援這樣的投球動作近乎完美。

雜七雜八毫無意義的說了一大堆,也只是想分享我看球的喜悅而已。希望小曹健健康康的在大聯盟站穩,一路投進季後賽!

後記:

我稍微假懂的講一下 Dive and Drive 和 Tall and Fall 的不同。

在台灣最常看到的就是 Dive and Drive。就是自由腳抬起後讓身體向後旋轉,接著重心下沉 (Dive),接再靠固定腳蹬板的力量讓身體往面向打者的方向轉回去 (Drive)。這種動作最出名的就是當年的野茂英雄,他身體是完全向後轉,再完全轉回來,因此被稱「龍捲風」。當年野茂上大聯盟台灣也吹起一陣模仿風。進而產生了北體流。只是北體流很傷身……所以最出名的幾個投沒幾年都嚴重受傷。就連小曹也算是受害者之一吧。如果看小曹高中時的投球動作可以看到當年分析的人說「所以圖十五時,曹錦輝盡量誇張地把右臂伸展到底,企圖化解減速的力量。但是這顯然不夠,在圖十六中右臂又彈了回來。這個過程會造成肩關節過渡拉扯,久而久之肩膀會出毛病。」九年前這個人比起電視上的那些算命的準多了。

Tall and Fall 是美國最標準的投球姿勢。他是後高高的抬起自由腳(Tall),接著身體重心直接向打者移動(Fall),以位能換取速度。很多人說台灣投手只適合 Dive and Drive,因為台灣人體格比較小xxxxxx,我覺得對於運動選手來說身高各國都很高,身材只是差在重量訓練有練和沒有練而已。倒是台灣較少具有 Tall and Fall 觀念的教練倒是真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