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經過森川指教已修正數值)
棒球數據有個問題,就是聯盟和聯盟間的程度不同,所以很難拿不互相比賽的聯盟之數據相比較。一個在日職上壘率+長打率高達1.3的打者,到美職表現會是如何呢?
要找出這個答案,除了真的把他送去大聯盟打打看之外,唯一能回答這個問題的數據就是 EqA。
根據 Baseball Prospectus 網頁與 wiki 的條文所解釋, EqA (Equivalent Average) 值是獨立於球場與聯盟影響之外的打擊能力。聯盟投手強弱對這個數據是不是真的就沒有影響,我不是很確定。但是比起其它的數據,這的確是比較不同聯盟中最好的方式了。
為什麼會寫這篇文呢?我在熊網上的解釋是:
其實我開始研究 EqA 真正的原因是……我想寫信給 Oakland A's 的 Executive, Billy Beane,推薦他邀請陳金鋒參與明年運動家隊的春訓。當然這種事很難在熊網上啟齒,在熊網上說有可能會被大卸八塊吧 =_=
陳金鋒當年如果沒有 Jim Tracy ,或是在美聯,到底可不可以站穩大聯盟一直是我很好奇的題目。而陳金鋒今年放棄去日本之後,還能不能再挑戰國外職棒也是許多人關心的話題。我和朋友發現今年運動家隊傷兵累累之下,外野手情況只能說是慘不忍賭。而運動家人的總經理正好是魔球中所說數據經營始祖, Billy Beane。如果有足夠的數據,說動他邀請陳金鋒去參加春訓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以下所有數據都是 2007/09/15 為參考。
首先就看看運動家隊的外野手今年表現倒底有多難看吧:
這樣的外野陣容,還真難相信這是要求高「上壘率」、高「長打率」的運動家隊。
陳金鋒今年在中華職棒的成績是:
陳金鋒今年的數據只能用超人來形容。那要怎麼證明在 CPBL 的超人成績就代表他在美國大聯盟也能有傑出的表現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來看看陳金鋒在美國小聯盟3A,道奇的 Las Vegas 51s 打了四年的成績吧:
先不談 EqA 的問題。以陳金鋒當時的數據被叫上大聯盟的時候,三年內只累積 15 個打數,少得讓人難以相信。不說別的,道奇隊的外野新人 Delwyn Young 去年第一次上大聯盟就有 8 個打數,結果毫無建樹,今年再隨 40 名單上大聯盟,轉眼就已經 15 個打數了。兩年 23 個打數,再看 Delwyn Young 的小聯盟成績,說真的,看不出他憑什麼機會比鋒哥多,又叫台灣的球迷們情何以堪。
陳金鋒當年最遭詬病的兩點是守備能力和三振。以守備而言,如果戴蒙可以先發,鋒哥沒理由就不能先發。但本文重點是打擊。
陳金鋒四年小聯盟生涯中 BB/K 值最差的是 0.362。到了 2005 年,陳金鋒在小聯盟的最後一年,他的 BB/K 值已經提升到 0.463。那年他傷後遭釋出, 2006 年回到台灣打職棒,該年在中華職棒他的 BB/K 已提升到 0.5。而今年,陳金鋒打擊完全成熟的一年,他的 BB/K 是驚為天人的 1.07。也就是說他每被三振一次就被保送了一次。
言歸正傳,正式的檢視 EqA 吧。
EqA 其實相當複雜,REqA (Raw EqA) 雖然好算,但是為了去除聯盟的影響,REqA 需要從聯盟平均中算出矯正的 EqA。詳細的算法可以參考 Morikawa 大大的 Demystify EQA and Its Eccentric Baseline...
拋開背後的理論不談,簡單的來說 EqA (EqA, Equivalent Average 得分等價指數)其概念原意為「每出局數可換得的攻擊效果」。
REqA 是還沒有算完的時候,只有「攻擊指數」的部份,為沒有「每出局數可換」的部份。所以算式的上面都是攻擊有成效的時候。包括安打,壘打數,加權過的保送和觸身,盜壘,犧牲短打與高飛犧牲。
REqA 的算法:
REqA:
(H + TB + 1.5*(BB + HBP) + SB + SH + SF)
--------------------------------------------
(AB + BB + HBP + SH + SF + CS + SB/3)
若是一位打者本身的REqA若是能夠大於1.00,那即為是聯盟MVP級的成績;反之,若是不到0.700,則為很差勁的成績。以下是陳金鋒歷年來的 REqA:
陳金鋒的小聯盟資料只有 2005 年的數據夠齊全,能計算 REqV,而該年陳金鋒雖在春訓中交出亮麗成績,但回到小聯盟後受到腰傷影響,並不是他小聯盟生涯打得最亮眼的一年。以 REqA來說,陳金鋒很明顯的每年都在進步。而今年陳金鋒 REqA 是 1.153,代表了他的確是中華職棒打者中能力最好的人。
不過單看沒有修正過的 REqA 仍有缺點。沒有和聯盟平均校正過,所以造成數值難以在不同的聯盟間相比較。而且它缺少了「每出局可得」的概念。修正主要是對聯盟平均的修正,比且將數字改得比較像打擊率。以大聯盟百年來平均 EqA 在 0.260 做依據,來假設聯盟的平均應該要接近 0.260。所以再把聯盟平均以 0.260 對齊。
於是修正的數值叫 EqA,而簡單的公式如下:
EqR:
D = REqA/LgREqA
E = LgR/LgPA
EqR = (2*D - 1) * E * PA
LgREqA = League Raw EqA
LgR = League Runs
LgPA = League PAs
EqA (Adjusted)
EqA = (0.2*EqR/out)^0.4
OUT = AB - H + CS + SH + SF
其中 EqR 是 Equivalent Runs,是對聯盟平均自正後的「等價得分」,因為攻擊最終的目標就是要得分。EqA 是最後把 EqR 再除以打者本身的出局數來得到「每出局數可換得的攻擊效果」。其中 0.2 和 0.4 次方是一些加權的手法吧。這樣才會像打擊率。 特別要注意, 0.4 次方是大聯盟平均的數據。它的目的是要讓聯盟平均 EqA 等於 0.260。所以在計算非大聯盟的時候應該求出該聯盟適當的修正值。
0.260=(0.2*League REqA/League Out)^Power
Power = Log 0.26/Log (0.2*League REqA/League Out)
接下來該聯盟的修正 EqA 應為:
EqA = (0.2*EqR/out)^Power
今年到九月十五日的聯盟修正值是 0.428 次方。2006 年度則是 0.398 次方。
(以上感謝森川的解釋)
修正後的 EqA 一般平均為 0.260,0.300以上算很好,0.333以上算非常好。經過計算後,陳金鋒今年根據中華職棒聯盟總成績修正過的 EqA 是驚人的 0.375。
中華職棒 EqA 前五名:
球員 EqA (Adjusted)
陳 金 鋒 0.375
謝 佳 賢 0.342
彭 政 閔 0.338
*東尼 0.320
布雷 0.318
如果要拿這個 EqA 直接和美國大聯盟的 EqA相比仍然有問題。每個聯盟的投手能力有差別,所以雖然這個 EqA 已經在該聯盟中校正過,但是和其它聯盟相比依舊有誤差。和美國相比的話, EqA 值的發明人 Clay Davenport 有一個轉換小聯盟和大聯盟 EqA 的算法。他在一篇 2004 年奧運和大聯盟 EqA 轉換的文章中提到:
中職一般的水準有沒有奧運那麼高?考慮到奧運隊是中華明星隊再加上旅外球員,結論應該是否定的。既然 Clay Davenport 認定奧運水準在2A與高階1A之間,就假設中職只有高階1A的程度。中職的 EqA 和大聯盟得分的轉換比率是1.82。把陳金鋒和聯盟的「得分」都除以 1.82(或是直接將 EqR 除以 1.82),再帶回 EqA 的公式從新運算(如果這是錯的算法,請指正),陳金鋒中職的修正 EqA 是 0.375,如果今年的陳金鋒在大聯盟 EqA 是0.290。
洋基隊的 Alex Rodriguez 今年的 EqA 是 0.344。
而運動家隊表現最好的外野手 Shannon Stewart 今年 EqA 不過 0.262 而已。
陳金鋒夠資格打大聯盟嗎?數據告訴我是肯定的。希望明年陳金鋒能再得到挑戰大聯盟的機會。
棒球數據有個問題,就是聯盟和聯盟間的程度不同,所以很難拿不互相比賽的聯盟之數據相比較。一個在日職上壘率+長打率高達1.3的打者,到美職表現會是如何呢?
要找出這個答案,除了真的把他送去大聯盟打打看之外,唯一能回答這個問題的數據就是 EqA。
EqA is one of several sabermetric approaches which validated the notion that minor league hitting statistics can be useful measurements of Major League ability. It does this by adjusting a player's raw statistics for park and league effects. - wiki
根據 Baseball Prospectus 網頁與 wiki 的條文所解釋, EqA (Equivalent Average) 值是獨立於球場與聯盟影響之外的打擊能力。聯盟投手強弱對這個數據是不是真的就沒有影響,我不是很確定。但是比起其它的數據,這的確是比較不同聯盟中最好的方式了。
為什麼會寫這篇文呢?我在熊網上的解釋是:
有些討論中,有些人覺得中職選手沒有出國的水準。我只是想看看是不是如此。既然 EqA 可以衡量小聯盟打者在大聯盟的表現,那拿中職的數字來比可不可以呢?我不是很確定,請大家指教。
其實我開始研究 EqA 真正的原因是……我想寫信給 Oakland A's 的 Executive, Billy Beane,推薦他邀請陳金鋒參與明年運動家隊的春訓。當然這種事很難在熊網上啟齒,在熊網上說有可能會被大卸八塊吧 =_=
陳金鋒當年如果沒有 Jim Tracy ,或是在美聯,到底可不可以站穩大聯盟一直是我很好奇的題目。而陳金鋒今年放棄去日本之後,還能不能再挑戰國外職棒也是許多人關心的話題。我和朋友發現今年運動家隊傷兵累累之下,外野手情況只能說是慘不忍賭。而運動家人的總經理正好是魔球中所說數據經營始祖, Billy Beane。如果有足夠的數據,說動他邀請陳金鋒去參加春訓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以下所有數據都是 2007/09/15 為參考。
首先就看看運動家隊的外野手今年表現倒底有多難看吧:
|
這樣的外野陣容,還真難相信這是要求高「上壘率」、高「長打率」的運動家隊。
陳金鋒今年在中華職棒的成績是:
|
陳金鋒今年的數據只能用超人來形容。那要怎麼證明在 CPBL 的超人成績就代表他在美國大聯盟也能有傑出的表現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來看看陳金鋒在美國小聯盟3A,道奇的 Las Vegas 51s 打了四年的成績吧:
|
先不談 EqA 的問題。以陳金鋒當時的數據被叫上大聯盟的時候,三年內只累積 15 個打數,少得讓人難以相信。不說別的,道奇隊的外野新人 Delwyn Young 去年第一次上大聯盟就有 8 個打數,結果毫無建樹,今年再隨 40 名單上大聯盟,轉眼就已經 15 個打數了。兩年 23 個打數,再看 Delwyn Young 的小聯盟成績,說真的,看不出他憑什麼機會比鋒哥多,又叫台灣的球迷們情何以堪。
陳金鋒當年最遭詬病的兩點是守備能力和三振。以守備而言,如果戴蒙可以先發,鋒哥沒理由就不能先發。但本文重點是打擊。
陳金鋒四年小聯盟生涯中 BB/K 值最差的是 0.362。到了 2005 年,陳金鋒在小聯盟的最後一年,他的 BB/K 值已經提升到 0.463。那年他傷後遭釋出, 2006 年回到台灣打職棒,該年在中華職棒他的 BB/K 已提升到 0.5。而今年,陳金鋒打擊完全成熟的一年,他的 BB/K 是驚為天人的 1.07。也就是說他每被三振一次就被保送了一次。
言歸正傳,正式的檢視 EqA 吧。
EqA 其實相當複雜,REqA (Raw EqA) 雖然好算,但是為了去除聯盟的影響,REqA 需要從聯盟平均中算出矯正的 EqA。詳細的算法可以參考 Morikawa 大大的 Demystify EQA and Its Eccentric Baseline...
拋開背後的理論不談,簡單的來說 EqA (EqA, Equivalent Average 得分等價指數)其概念原意為「每出局數可換得的攻擊效果」。
REqA 是還沒有算完的時候,只有「攻擊指數」的部份,為沒有「每出局數可換」的部份。所以算式的上面都是攻擊有成效的時候。包括安打,壘打數,加權過的保送和觸身,盜壘,犧牲短打與高飛犧牲。
REqA 的算法:
REqA:
(H + TB + 1.5*(BB + HBP) + SB + SH + SF)
--------------------------------------------
(AB + BB + HBP + SH + SF + CS + SB/3)
註:H=安打 ;TB=壘打數;BB=保送;HBP=觸身;SB=盜壘;SH=犧牲短打;SF=高飛犧牲;AB=打數;CS=盜壘失敗
若是一位打者本身的REqA若是能夠大於1.00,那即為是聯盟MVP級的成績;反之,若是不到0.700,則為很差勁的成績。以下是陳金鋒歷年來的 REqA:
|
陳金鋒的小聯盟資料只有 2005 年的數據夠齊全,能計算 REqV,而該年陳金鋒雖在春訓中交出亮麗成績,但回到小聯盟後受到腰傷影響,並不是他小聯盟生涯打得最亮眼的一年。以 REqA來說,陳金鋒很明顯的每年都在進步。而今年陳金鋒 REqA 是 1.153,代表了他的確是中華職棒打者中能力最好的人。
不過單看沒有修正過的 REqA 仍有缺點。沒有和聯盟平均校正過,所以造成數值難以在不同的聯盟間相比較。而且它缺少了「每出局可得」的概念。修正主要是對聯盟平均的修正,比且將數字改得比較像打擊率。以大聯盟百年來平均 EqA 在 0.260 做依據,來假設聯盟的平均應該要接近 0.260。所以再把聯盟平均以 0.260 對齊。
於是修正的數值叫 EqA,而簡單的公式如下:
EqR:
D = REqA/LgREqA
E = LgR/LgPA
EqR = (2*D - 1) * E * PA
LgREqA = League Raw EqA
LgR = League Runs
LgPA = League PAs
EqA (Adjusted)
EqA = (0.2*EqR/out)^0.4
OUT = AB - H + CS + SH + SF
註:EqR=Equivalent Run;REqA=末修正EqA;LgREqA=聯盟平均未修正EqA;LgR=聯盟平均得分;LgPA=聯盟平均打席
其中 EqR 是 Equivalent Runs,是對聯盟平均自正後的「等價得分」,因為攻擊最終的目標就是要得分。EqA 是最後把 EqR 再除以打者本身的出局數來得到「每出局數可換得的攻擊效果」。其中 0.2 和 0.4 次方是一些加權的手法吧。這樣才會像打擊率。 特別要注意, 0.4 次方是大聯盟平均的數據。它的目的是要讓聯盟平均 EqA 等於 0.260。所以在計算非大聯盟的時候應該求出該聯盟適當的修正值。
0.260=(0.2*League REqA/League Out)^Power
Power = Log 0.26/Log (0.2*League REqA/League Out)
接下來該聯盟的修正 EqA 應為:
EqA = (0.2*EqR/out)^Power
今年到九月十五日的聯盟修正值是 0.428 次方。2006 年度則是 0.398 次方。
(以上感謝森川的解釋)
修正後的 EqA 一般平均為 0.260,0.300以上算很好,0.333以上算非常好。經過計算後,陳金鋒今年根據中華職棒聯盟總成績修正過的 EqA 是驚人的 0.375。
中華職棒 EqA 前五名:
球員 EqA (Adjusted)
陳 金 鋒 0.375
謝 佳 賢 0.342
彭 政 閔 0.338
*東尼 0.320
布雷 0.318
如果要拿這個 EqA 直接和美國大聯盟的 EqA相比仍然有問題。每個聯盟的投手能力有差別,所以雖然這個 EqA 已經在該聯盟中校正過,但是和其它聯盟相比依舊有誤差。和美國相比的話, EqA 值的發明人 Clay Davenport 有一個轉換小聯盟和大聯盟 EqA 的算法。他在一篇 2004 年奧運和大聯盟 EqA 轉換的文章中提到:
That level of inflation, 191 runs where 115 were expected, is a 1.66 ratio. If you did the same analysis with Double-A players moving to the major leagues, you would get a ratio of 1.49. If you did the same thing with players in high A, the Carolina, California and Florida leagues, you would get a ratio of 1.82. The Olympic figure is almost exactly halfway between these two ratios; in other words, the average Olympic player was about halfway between an average Carolina League player and an average Eastern League player.
中職一般的水準有沒有奧運那麼高?考慮到奧運隊是中華明星隊再加上旅外球員,結論應該是否定的。既然 Clay Davenport 認定奧運水準在2A與高階1A之間,就假設中職只有高階1A的程度。中職的 EqA 和大聯盟得分的轉換比率是1.82。把陳金鋒和聯盟的「得分」都除以 1.82(或是直接將 EqR 除以 1.82),再帶回 EqA 的公式從新運算(如果這是錯的算法,請指正),陳金鋒中職的修正 EqA 是 0.375,如果今年的陳金鋒在大聯盟 EqA 是0.290。
洋基隊的 Alex Rodriguez 今年的 EqA 是 0.344。
而運動家隊表現最好的外野手 Shannon Stewart 今年 EqA 不過 0.262 而已。
陳金鋒夠資格打大聯盟嗎?數據告訴我是肯定的。希望明年陳金鋒能再得到挑戰大聯盟的機會。
他的防守好到對手盜壘有傳跟沒傳一樣 ............真強阿
他防守的存在感大概是美聯最低的 或者說......他根本沒有防守
Mark Kotsay防守是算不錯 但在CF中也只算是中上
聯盟裡面一票防守比他好的CF等妳們去挖來建軍防守
先不談Bradley Payton從來不是以防守知名的OF
Bradley Payton這兩支是CF?? 你還真能掰 守過CF跟能守CF是兩回事好嗎 他們兩個上次當整季先發CF是幾年前的事了 他們現在都是標準的LF 他們兩個沒意外大概接下來都會一直呆在LF直到生涯結束 Bradley或許還有可能會去守RF
Miguel Tejada閃人之後 不僅打擊下降 防守也下降了 Crosby不是a-rod 不是每個高大的球員在ss都能守那麼好 看他守ss常常看的很難過 他實在是不應該守ss的
你們趕快去弄一支正統的ss吧 不然真的很搞笑
Hatteberg這種等級的一壘手 每年季後用個幾十萬美金
或是小聯盟約就能弄到了 還一堆等著認養
實在不覺得有什麼稀奇 不懂為什麼有人一直拿出來說嘴 他的表現大概算是美聯一壘手的低標了
別人國民小魚隨便用一張小聯盟約弄到的都比你們這支大咖物超所值多了
Stewart在LF裡面算防守頂尖的這我沒話講
但是你們都能忍受一個未來生涯大概都是一壘手的人去守CF了 竟然不能讓鋒哥去守LF 真奇怪
防守比Kotsay好的CF請列舉,別忘了看一下他們的薪水
Bradley為何被丟RF,因為他膝蓋有問題啊,為了降低他跑動時受傷機率,所以讓他守RF,很難理解喔?Payton生涯守過587場CF,近年的確是逐漸移往LF,不過在A's他只要在LF待著,偶爾代班去守CF就好,這種防守價值你能否定嗎?還是你要叫陳金鋒去守CF?
Tejada防守能力下滑是離開之後的事,這跟A's沒有關係吧?
既然你這麼厲害,不如你也寄封信給Beane,推薦他適合的SS人選吧
Hatteberg這種人本來就是替代品,我可沒說過他很強什麼的,不過就是彌補空缺的短期解答而已,老是拿他說嘴的是那些看了錢球就自以為懂的人吧
你最後一段說誰?Swisher?你知道他小聯盟直到AAA都是守CF嗎?
你的資料該更新了吧
他們的LF和RF range很明顯都不行了 早就應該要丟去DH了
至於3B的那個工具人 他能守的地方守最爛的就偏偏是三壘 他今年的守備是3B裡面墊底的耶
猴子真正防守很好的就SS和2B兩支而已吧
CF大概算中等 向後跑很強 向左右不行
1B不熟
C也普普
Mark Kotsay、Jason Kendall等人的交易,你以為著眼點只有打擊嗎?
季後野手的補強,完全以打擊取向的,也只有Frank Thomas跟Mike Piazza,而且你有看過A's放他們上去守備嗎?還是你也忘記A's曾經有過Bradley、Kotsay、Payton這種三隻CF丟外野的陣容?還是你根本沒看過?
綠帽的打擊本來就不怎麼樣,從Jason Giambi跟Miguel Tejada閃人之後,這個趨勢還不夠明顯嗎?不明顯的話,你自己去看看近年A's團隊打擊成績的排名吧
後來找的人,都不是可以頂上這兩人打擊貢獻的打者,不要被錢球耍得團團轉還以為自己很懂好不好,錢球重點是用有限資源,設法彌補這些打擊黑洞,所以才有Hatteberg這種替代人選出現,而這種人以傳統的AVG來看都不怎樣,主要靠保送上壘的能力,拉近和其他打者的距離,有這麼難懂喔
最後,你先去弄清楚DJ Ellis Crosby Kotsay Stewart這些人的防守好不好再來說嘴
沒人要反陳金鋒,只是你要挑一隻你不熟的球隊出來,直接挑說應該要寄信給GM,然後講一堆不知所以然的話,你這麼弱不要出來亂好不好,不懂就別出聲很難嗎?
摘錄自Billy Beane九月初於AthleticsNation的interview,內容自己看,我沒興趣幫你翻譯
2. Bill Beane 94年就在運動家系統擔任助理GM, 真的別丟人現眼了. 96 97 98 99選到Chavez Hudson Mulder Zito是前人種樹?
3. 你連運動家基本的瞭解都沒有 06開始Chavez Crosby Kotsay都是帶傷上陣(今年這三個人都掛了), 這三個人中有兩個是最重要的防守位置, 防守能力退步一點也不意外吧. 傷兵較少的紅襪/教士/藍鳥幹嘛略過不提呢?
4. 至於Swisher問題, 所有球探報告都說他是防守可以當大聯盟的CF, 能站中外野的棒子當然比只能在角落的球員值錢, 這算基本常識, 所以運動家根本沒有打算把他移走. 到了大聯盟因為有更好的人檔在前面才移到RF.
5. 基本的XR or RC可以告訴我們, 如果Kendall過去兩年阻殺率多加0.1, 那麼大概可以防下22*0.32分, 連七分都沒有, 這連一勝的差距都沒有, 就算把原本期望值0.18變成-0.32的價值加進來, 也才11分. 捕手的工作還是在帶領投手/檔球, 阻殺只是附帶價值而已. 這應該算是基本常識.
順帶一題, 防守效率多0.01, 一年大概可以省下20~30分. 阻殺也不計在防守效率裡面.
6. 至於陳金鋒, 既然他在AAA的EqA媲美Howard, 自然會有人要他的, 運動家看不起他, 別隊也自然會來找的.
~~~~~~~~~~~~~~~~~~~~~~~~~~~~~~~~~~~~~~~~~~~~~~~~
真是越講越扯,你真的看過 Bradley 以往的球探報告和他當時打球的樣子?需不需要我找份當時的球探報告來電你阿?
1999
The Expos' #2 pick in '96 didn't quite rip through the Sally League (.825 OPS in 281 AB), but the team promoted him anyway. He scuffled in a tough park in Jupiter, although his walk rate improved and his defense remained a plus. The team was pleased with his development this year; I still want to see the plate discipline carried through a full season. He looks like he's at least three years away. Ages 4 and Up.
來自 http://www.baseballprospectus.com/pecota/bradlmi01.php
他還是有機會的
況且球團每年都會邀請一堆人參加春訓
以鋒哥的等級參加這種測試的春訓是夠格的
不知道一堆人是在反什麼
他行不行Beane自己會判斷吧
怎麼一堆人好像自己很懂(其實也沒懂到哪裡啦)
就喜歡一直潑冷水
~~~~~~~~~~~~~~~~~~~~~~
你真的有在看棒球嗎?
自由市場一些超值的好物有沒撈到
~~~~~~~~~~~~~~~~~~~~~~~~~~
明明有 Frank Thomas 的例子,光這個就足夠讓你把話吞回去。
挖 還好有某位大德提供數據 不然我平常沒在看數據真的差點被虎過去
明明去年是15名 今年是13名 這叫進步還是退步??
先發球員幾乎都受傷 結果防守還進步
這真的跟我前面說的 如果真的要防守建軍現在這批要砍掉重練相互呼應
然後再看前年 挖不得了 是第一名耶
明明從數據來看是綠帽近年愈來愈不注重防守
結果還有人堅持相反的看法
以後大概可以寫一篇錢球進入綠帽後防守愈來愈退步的文章
另外我從來沒覺得以為Beane和他的錢球派只懂打擊野球
我是覺得他們連打擊野球也不懂
才會把綠帽搞成這樣 選秀一堆大物沒選到
自由市場一些超值的好物有沒撈到
他們01 02年的成果根本是前人種樹 後人乘涼
之前不是在說猴子守備好不好結果凹不下去 現在又扯到會不會守備 跟你討論真的會愈扯愈遠
跟你這種講錯東西結果口氣還比別人差的人討論根本是在浪費時間 不過我已經浪費掉了
表示引導投球能力的數據再來討論吧
防守比Kotsay好的先發CF 大部分也不便宜就是了
但說實話 一個上壘率不到三成OPS 5XX 防守中上的CF這根本就是標準4號OF的數據
他在別隊大概已經是外野工具人了
只有在綠帽可以站先發CF吧
所以假如拿聯盟其他四號OF來比的話
大部分用個幾十萬或小聯盟約就可以弄到了 或當成交易的雜魚配掉了
Bradley 和Payto 他們兩個事實上現在就只是防守中等的
LF而以 你找那麼多理由幹麻 掰不出來一堆理由都來了
況且Bradley被擠到RF是在躲人時期的事了 那時候剛好跟你說的相反 是JD Drew腳痛不能守RF 所以才把Bradley丟去守RF
況且Bradley 還年輕無傷無痛在印地安人時期也不是以守備著名.......離題了 跟你扯真的會愈扯愈遠
推薦適合的SS人選喔? 不用啦 SS守備職人應該用一張小合約就能弄到了 還一堆等著認養
Crosby會一直守SS 唯一的原因是還有一隊綠帽迷還在幻想他有一天會打出30HR吧 ........ 這叫防守建軍嗎?
小聯盟直到AAA都是守CF ??這沒什麼吧
大聯盟野手是SS 和CF出身的比例很高阿
大部分人都是後來在慢慢改位置的
你隨便找一個大聯盟球員問 大部分人馬都是SS 和CF這兩個位置起家的 都是進小聯盟之後才慢慢改的
至於他能一直守到AAA是因為綠帽的高階農場實在太虛
又離題了 跟你扯真的是會愈扯愈遠.......總而言之問你一句話Swisher CF守的好不好?? 你不要扯一些五四三的
如果要防守建軍他早應該一直放在1B了
總而言之一支整隊只有兩個球員能讓人和"防守好"
聯想在一起
三壘算一個 Ellis 和Kotsay大蓋各算半個
還有人能一直堅持他們是防守建軍........無言阿
這也非常符合錢球的作風, 因為加強防守花費遠比投手或打擊來的少.
http://www.baseballprospectus.com/statistics/sortable/index.php?cid=204024
TOR BOS SD 這些錢球球隊的防守是聯盟的第1 3 4 名
連全隊傷兵的OAK都有13名 說明錢球流對防守的重視
不要傻傻以為Beane和他的錢球派只懂打擊野球
這樣只會凸顯你對OAK和錢球的無知而已
以計算陳金鋒在小聯盟調整的 EqA 來說,前兩年因當時提供的數據不夠完整所以 REqA 都算不出來。第三年需要當年整個 Pacific Coast League 的數據,如果你能找到該年整聯盟打擊數據,我就可以算。
總而言之,以我看得到的數據來說,陳金鋒當時在 AAA 的數據在和大聯盟調整之後,可能還比 0.290 好一些。
過程並不簡單,AAA PCL 當年就有 16 隊。球員人數高達六百多位。
結果如我所說的,2005 年陳金鋒 EqA 調整到大聯盟後是 0.312
比他今年在中職調整到大聯盟的 0.290 還高。而且 2005 年並不是陳金鋒在小聯盟成績最好的一年。
原因是我所用的中職對到大聯盟的 EqR 轉換比非常苛刻。要不然陳金鋒今年的 EqA 調整到大聯盟後可能也是 0.300 以上的。
對那些質疑 EqA 換聯盟調整後可信度的人,我想陳金鋒中職 EqA 和小聯盟 EqA 以大聯盟調整後如此接近,相信已證明這種算法是很有用的。不要再以中職水準怎樣,小聯盟水準怎樣來質疑 EqA 的跨聯盟比對了。就說只要比賽數夠多 EqA 調整後是可以互相比的,不然中之就不需要那麼多全聯盟 baseline 的運算了。
今年在LV打303/402/697的Mitch Jones經Regular Traslation的EqA是.311
說05年在同一隊打278/354/495的CCF有.312誰信啊 XD
CCF 03年打完的MjEqA是.245(OPS超出PCL平均18%), 04年打完是.243(OPS超出PCL平均17%), 05年的還沒找到, 但是他那年OPS超出PCL 6%, 是怎樣MjEqA才能突飛猛進到.312啊 XD
你覺得今年 Mitch Jones 的數字比較好, EqA 就要比較好,大概是你忘了可能每年度投手表現水準不一。矯正後也有差距。
好比今年中華職棒的數據和去年相比,矯正後也不會相差太多。
MATT HOLLIDAY .338/.401/.608
RYAN BRAUN .322/.367/.630
HANLEY RAMIREZ .333/.388/.561
Ryan Howard .264/.389/.563
Jack Cust .264/.412/.518
Jim Thome .273/.405/.546
對比Chen 278/354/495
你說陳金鋒eqa有.312真是鬼才信阿, 你自己去研究一下有哪邊算錯吧. 前兩年打更好的成績為什麼MjEqa不到.25?
對了順帶一題, 當年他的隊友Cody Ross .267/.348/.509, MjEqa是多少呢?
答案是.251
第二個差別可能是他們在算的時候有把打數不夠的打者排除在計算外。這些打者的 EqR 會變負的,使得調整的時候降低聯盟平均。
第三個差別可能是他們對大聯盟的換算是用當年的PCL 與 ML 的 EqR 比率直接算。因為我不想再去找 2005 年全大聯盟 EqR 是多少,或是 2005 MjEqA 矯正的次方數,所以兩者我都使用 Clay Davenport 給的大聯盟平均值。前者 AAA 和大聯盟的 EqR 換算值是 0.86,也就是 AAA 一分 EqR 等於大聯盟的 0.86 分。後者就是 0.4 了。
Cody Ross 在我同樣的算法下(因為要用聯盟平均矯正,所以當年每個人我都有算) 大聯盟矯正的 EqA 是0.314。
當然你可以指向 BP 已經算好的數據來和我算出來的數據比,如果不是 PECOTA 的更好。
但是 2005 年本來就是陳金鋒因腰傷在Lv 51s 打最差的一年。如果這年是 0.243,那沒傷之前和聯盟平均不也差不多了嗎?
如果算進 PCL 的 Park factor 應該就和 BP 的 0.243 差不多了。
2005 PCL MjEqA no park factor
陳金鋒 0.282
Cody Ross 0.284
Jack Cust 0.291
A’s這幾年的建隊方向是防守? 我怎麼看不出來
這是你們打擊太爛用來安慰自己的話吧
皇家隊那種搞法才叫做以防守為建軍方向吧
A’s現在的這批人除了那個錢球時代之前就被選進來的三壘手以外 你哪隻眼睛看的出來他們是因為防守好所以被請來的
如果是以防守為建軍方向 那現在的這批應該要砍掉重練
不僅打擊不好 防守也沒強到哪裡
A’s這幾年季後野手的補強很明顯都是以打擊為重心
不要為了反陳金鋒 故意挑他最弱的防守來扯 硬凹A’s
很注重防守 這也凹太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