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少見的 Eisbein


Gebackene Schweinshaxe 台灣就常見了


台灣香腸較好吃啦!我阿伯都自己灌給我們吃免錢的!

德國啊德國,雖然我住了你三年,不過住三年也沒看過哪裡打過半場棒球,所以你就快快打包回去吧!




賽後感慨滿還深的。比賽最後台灣還是以2:0險勝德國取得三連勝。台灣對近年來在國際賽中遇上歐洲球隊三不五時就踢到鐵板,是值得台灣棒壇省思的一件事。

歐洲傳統強隊荷蘭、西班牙一直是靠他們在加勒比海領土上的人來壯大荷蘭國家代表隊。義大利則是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一直保有棒球傳統、美國曾經有許多義大利裔的棒球名人,也讓義大利對棒球抱了好感。僅管如此,這些球隊從來不曾對美洲或亞洲的棒球強權構成威脅。這種情況在進入公元 2000 年後迅速改觀。有些人質疑德國的棒球不是俱樂部類形的嗎?怎麼會這麼強?其實俱樂部這個詞是很抽象的。義大利的甲A足球也叫俱樂部,甚至美國大聯盟的球隊也可稱做俱樂部(Baseball Clubs)。所以我想大家的疑問是這些人是不是業餘的球員。畢竟德國先發 Andrew Hughes 的身手不可能是每週末抽一天打球能夠練就的 (附註:官網仍未訂正他的名字)。

在比賽中,蔡主播提到有網友在網路上介紹德國棒球,這篇是由旅居德國的 PTT 鄉民 jyen 撰寫, Ottocat 整理並貼在部落格中。回想起我住德國的時候,住在北德第一大城漢堡,並沒有看見 jyen 大文中蓬勃的棒球活動。也許是 1992 年的時候棒球在德國還沒有開始風行吧。當年倒是曾加入壘球隊,那時德國雖然簡易棒球場並不常見,但每個城裡也都還是有比賽場地的。

言規正傳,參加德國國家隊的這群球員大概和 jyen 大文中提到的業餘二級不同,他們來自類似半職業的球隊,以台灣的情況比較的話可能較類似合庫或台電這種等級的球隊。jyen 大的文中最讓我感嘆的是一支德國業餘二級的球隊,能擁有具備大聯盟訓練觀念的教練。這才是歐洲球隊近年來全面脫胎換骨的原因,基層教練知識的全面提升。大聯盟早就注意到棒球在國際間出現被國際奧運打壓的傾向,近年來在加勒比海、中國和歐洲都設立了棒球學校。還有大聯盟每年舉辦的 Adidas Junior Elite Camp,目的就是為了要把美國的棒球知識直接灌入歐洲。但是歐洲的棒球教練不滿足於此,他們自己成立了 EBCA European Baseball Coaches Association 歐洲棒球教練組織。

EBCA 自我介紹網頁上有一段講得極好:
All of you might agree that improving the level of coaching helps improving the level of play. Like mostly every coach, I learned the most from my own coaches and beside a good work ethic and the hunger for knowledge, learning from other coaches might have been the most important impact for my coaches’ life.

大家也許都能認同「提升教練的程度能提升比賽的程度」這句話。如大多數的教練,我向我自己的教練們學了最多。除了認真與和求知若渴的態度,另一項幫助我的教練生涯最多的就是向其它教練學習。

相較之下,台灣雖然有教練的分級鑑定,但不用說基層的教練,就連職棒等級的教練都很少見到主動吸收美國的棒球新知。因此台灣就少有如 jyen 大的教練一般受過大聯盟指導的教練人材了。這和台灣是傳統棒球強權當然脫不了關係。好比許多第三世界的國家在無線通訊基礎建設上腳步比已開發國家快是一樣的。已開發國家有人花了大錢建設維護有線通訊的基礎建設,有時不是說放棄就放得下的。

日本是台灣棒球的啟蒙,所以台灣除了自己的風格外,常常先向日本取經。全然忘了日本也要向美國取經。中間的一個轉傳往往讓台灣落後最新知識好幾年。美國在過去二十年來在棒球選手的體龍訓練上做了很多研究。許多台灣選手熟悉的訓練,如大量長跑、青蛙跳等,反而是美式教練所反對的。同時也發展出許多事半功倍的練法,也注重保護選手。三級棒球是球員培養的重要過程,台灣學生棒球人數少,加上概念一直得不到改進,不知操壞了多少好手。反觀德國選手每一位看起來都擁有美國球員的身材,他們完全是依美式棒球的訓練理念培養出來的(請不要跟我說德國人身材天身比較好,那種身材是在健身房裡咬牙做重量訓練才能練就的)。

除了體能方面的訓練外,美國對於打擊的哲學、投手的養成、調度,甚至運動心理學都有很多進展。但是台灣球壇不論是三級棒球或是職棒對於接受這些新知都只能以龜速來形容。每次碰到這些快速轉變的歐洲球隊會有刮目相看的感想,其實只是說明了台灣棒球的不進則退。「上太空、殺豬公」這句李來發所講的台灣棒球名言講完這幾年來,改變的仍然這麼少。甚至有職業球隊明明請了美籍體能、打擊或是投手教練改善了球隊的體質,等這些教練離開,台籍教練願意把這些觀念留下來運用的卻仍是屈指可數。

台灣棒球的教練體質改善,除了可以由棒協要請大聯盟派人來進行類似的教練培育外,更重要的是台灣球壇從基層教練起,有沒有去重視這個問題。不然大家去順耳聽聽,回去仍然隨自己故有的觀念,也只是浪廢錢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