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0012 PICT0013

咦,不是球的初體驗與回憶才剛剛聊過職棒的比賽專用球?怎麼又要聊一次?

 

話說三月十八號以來,每當我經過 7-ELEVEN,我就會進去尋找傳說中的「觀戰手冊」。我在數個城市裡的數間小七找尋了千百遍,不要說觀戰手冊了,連本「職棒雜誌」都沒有。倒是每次都有看到一疊「美國職棒」。這樣是代表職棒在八搶三後變熱門,所以一出來就被球迷搶光呢?還是 7-ELEVEN 不願意進貨?印象中 7-ELEVEN 賣不出去的雜誌,最後是廠商收回去, 7-ELEVEN 沒有成本上的損失。但如果要說是球迷很熱情,比賽的票房又太過於慘烈。

 

總之,昨天我終於找到了一本 312 期的職棒雜誌,裡面有篇「8 things in 2008」,不錯的文章,而第六件事赫然寫著:

國際接軌 投手大利多? 有鑒於國際賽都是採用高領線、粗縫線的比賽用球,中華職棒從 2008 年球季開始也將改用這種美式的比賽用球…… 新的比賽用球和過去用球最大的不同除了球皮較粗糙,沒有過去那麼平滑外,縫線上最大的差異就是,縫線較粗且較密…… 不過也由於球皮比較粗糙且縫線較突出,投手手指破皮或是指甲斷裂的機會也大幅提升。

文上有新舊球的照片比較,兩顆球上印的都是華櫻 990。

 

我在球的初體驗與回憶裡提到:

我記得今年初聯盟說要換球,而且球的縫線比過去用的華櫻990粗,難道是我記錯了,記成國際比賽的用球嗎?不然怎麼又見到華櫻 990?大概是我記錯了。 說到記憶,去年在新莊球場看該年蔡仲南第一次先發(那天是坐興農牛那邊),旁邊的牛迷撿到球,也是華櫻 990。我有借來摸一摸。印象中,那顆球的皮感覺比較細,軟軟滑滑的很好摸,而且線也沒今天這顆感覺起來那麼粗。也許是錯覺吧……

雖然我很高興以上三點都是事實,並不是我的幻覺,也不是我記錯了,代表我的精神大部份時間都還滿正常的,而且記憶也沒有因為小時候大量吞食鉛筆而退化得太嚴重……

 

可是這下問題可大了 Orz 顯然華櫻是把 990 這個型號當做「中華職棒專用球」。所以不論這顆球設計上做了什麼改變,只要有賣給中華職棒,它還是一樣叫華櫻 990。如果華櫻改變球的設計但是不改球的型號,那麼下面的這條新聞就極有可能是真的。

 

台灣棒球維基網的棒球大事記中提到:

中華職棒本季全壘打遠較去年為多,球迷質疑比賽用球和去年不同,中華職棒賽務部主任王惠民對此表示比賽用球並未更換。(本站按:型號仍為華櫻990,但據傳該球的彈性係數已由0.56悄悄改為0.65,此前中職史上彈性最佳的Sun-Up牌用球,彈性係數為0.59。)【東森新聞報】

我覺得符合比賽標準的球,差別最大的就是彈性係數、球皮、和縫線。當然有很多其它的小因素影響一顆球的好壞,不過我覺得那些因素影響到的是品質的問題。一台故障的 IPOD Nano 它還是 IPOD Nano。但是當硬碟容量、甚至整個外型都變了,那就叫 IPOD Nano 2nd Gen 或是 3rd gen 了不是嗎?

 

我不知道華櫻有沒有 ISO 認證,我以過去的經驗來說,當彈性係數、球皮、和縫線這些重要的因素改變時,應該是要改變型號的。如果不改型號,就變成顧客每次購買前都要先問一下,你們這次又做了哪些改變啊?我了解 990 是專為中華職棒設計的,所以球是依照他們的要求而設計。反正其它願意買一顆球 320 塊的散戶也不多,沿用同樣的型號也不怎樣。

 

但是中華職棒應該要求型號更新。這是一個信任感的問題。可悲的是「讓球迷信任」正是中華職棒一直學不會怎麼處理的課題。去年球迷在問球有沒有改變,聯盟只回了一句「我們用的球一直都是華櫻990」。

 

也許去年的「華櫻990」就是前年的「華櫻990」。但是今年把球與國際接軌拿來一炒作,之前打擊大爆發的事實,又要球迷怎麼相信確實是去年中職打者有長足的進步?這對聯盟、球迷、甚至努力拼紀錄的球員都是不公平的。信任就是不要黑箱操作,聯盟和球團們什麼時候能警覺球迷少有很大一部份是信心問題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nsiou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