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帶領台灣國家隊在 1984 年洛杉磯奧運中奪得銅牌的名教練吳祥木,在王貞治訪台後於聯合報上發表了一篇感想,標題是中華隊…被遺忘的球衣。看完後我覺得被遺忘的不是球衣,而是歷史。

 

……

但很遺憾的是,這樣的精神及榮譽感在這一輩的年輕人身上好像已經沒有了,這一次經典賽中華隊的徵召,好像教練團在抓公差一樣,人人避之唯恐不及,各式各樣的理由也紛紛出籠。說受傷未癒卻看你到處趴趴跑,說球團不准好像你簽的是賣身契,連一點個人意願及協商空間都沒有,過了截止日才又反悔說無法加入,搞得教練團人仰馬翻。

 

中華隊的球衣真正是如此沉重嗎?練就了一身好本事不就是為了要報效國家。記得我在擔任中華隊教練時,曾看到球員明明已經傷到快不能動了,卻仍堅持撐到最後一刻,只希望能為國效力;而為了整體考量我必須忍痛割捨部分球員時,那一個天塌下來都不皺一根眉毛的球員卻哭得像小孩子一樣,讓我覺得自己好像是個禽獸。只是面對台下那些年輕的面孔及等不到主人來穿的球衣,我不曉得這樣的故事能否感動他們,還是低頭嘟嚷「ㄏㄡ,都什麼時代了。」

……

鈴木一朗曾說:「創下偉大紀錄的人不少,但具偉大人格的人卻不多。在棒球界,讓我尊敬的人不多,不過王貞治監督是少數讓我打從心裡敬佩的人。」

【2009/02/06 【聯合報/吳祥木/中華棒協技術顧問】中華隊…被遺忘的球衣

 

講個很現實的事,獎金。

吳祥木教練擔任過國家隊總教練的時候是 1980 年代前期到中期。當年選手爭取國家代表的強烈意願是有時代背景的。當時沒有職棒,旅日打球的風潮也還沒有開始。棒球選手只有打國際賽而且團隊有得名次時,可以拿到以當時來說算是非常優渥的獎金。在沒有職棒可打的情況下,這是唯一可以賺到大錢的機會。


然而 1980 年代之前台灣國際體育空間完全被中國打壓。從 1974 年亞運開始,伊朗和中國議定以中華人民共合國取代中華民國,在台灣領導人堅持唯一合法中國地位,拒絕以台灣名義申請重返世界體壇下,台灣體壇完全失去參加國際比賽的資格。


註:當時國際請求台灣改以「台灣」、「台灣中國」、「福爾摩沙」名義重回國際賽事,都遭台灣的決策者拒絕。

1976 年加拿大蒙特婁奧運,因為加拿大不淮台灣以中華民國參賽,台灣決策者宣佈罷賽抗議。僅管 1979 年台灣自作聰明的用 Chinese Taipei 中國台北名稱重返國際奧會,但是 1980 奧運在莫斯科舉行,就更不用談參加什麼奧運了。


之後台灣直到 1984 才返奧運,更是一直到 1990 年才能重返亞運。以奧運來說,台灣整整缺席了 12 年,中間也沒有什麼機會可以參加其它國際棒球比賽。以世界盃來說,台灣因會籍關卡缺席了1978年、1980年。亞錦賽從 1975年之後,一直到 1983年才能重返。在沒有國際比賽的情況下,黨政對棒球不再支持,業餘球隊也大量減少。


在這種情況下吳祥木教練從 1982 年開始擔任國家隊總教練時,剛好也是台灣棒球相隔超過十年後第一次得以重返國際成棒比賽。當時已成名的選手受傷了還要一直拼,當要被撤換時痛哭得像小孩子一樣,會很難想像嗎?


吳教練當時割捨的成名選手等了超過十四年。棒球生涯只剩一個機會可以展現,一輩子累積的技能只剩一次機會可以得到一些回收。錯過了 1984 洛杉磯奧運之後,也不知何時台灣政府又會決定罷賽。國內業餘棒球出路越來越少,賺得錢也不多。也沒有職棒可以打,更沒有任何出國打球的可能。割捨他等於斷了他用棒球賺錢的生路。


我不是要說選手的拼勁和愛國情操沒有關係,那個年代的思想控制相當徹底,兩蔣死後,如果說這些球員都排在介壽路旁披麻戴孝,痛哭失聲我也不會覺得奇怪。畢竟那個年代所有的學校都動員到路上表演一下哭功。


現在的球員沒有當年的時代背景,不會十四年沒有國際賽可打。他們好好的在職棒圈表現能夠有更好的回報,不一定要靠國光獎金。再加上國家隊還是一樣對選手缺乏照顧的情況下,這幾年來各個明星球員仍然願意打到渾身是傷才要求休息。這樣要怪他們沒有痛哭流涕跪求不要奪走他們國家隊的席位,會不會有點食古不化?

 

吳教練最後提到鈴木一朗。但是鈴木一朗因為不爽經典賽日本國家隊監督人選差點拒絕參賽。更不用提王貞治教練也不會因為用台灣國籍就聽徵召來當台灣國家隊的選手或教練,甚至連台灣國家隊的顧問頭銜都加以婉拒。鈴木一朗和王貞治教練都十分優秀,鈴木一朗當然愛日本,王貞治也很關心台灣棒壇。但也不需要為了責怪台灣的球員就拿他們兩位來造神。

 

若是台灣國家隊有好好照顧球員。於選人、比賽的時候就預防球員過度疲乏,受傷,今天會有那麼多選手受傷嗎?林恩宇、陽建福這幾年來都是國際賽威風八面,然後整個球季不是報銷就是帶傷投球,威力盡失。打者這樣的情況更多。

 

雖然和薪資比較來現在的國光獎金沒有以前那麼可觀。但是運動生涯有限,要是能參加比賽,沒有人會和國光獎金過意不去。今年拒絕參加的國手哪個不是連年被徵招,連打了好幾屆的國手?這樣責怪球員沒有榮譽感,沒愛國心,好像說不過去。


我看到經典賽09一班年輕好手,對這次比賽充滿信心。雖然經典賽不應該用年輕好手為主參賽,但是國家隊早就應該這樣組了。難道像吳教練這種球界的人反而看不起台灣新一代球員?


我相信台灣教練如果多尊重球員的處境和意願,不要每年都用「愛國」帽子來壓人,國家隊就不會出現找人找不到的情況。今年經典賽美國隊總教練說,如果不想打經典賽就早點說,他不需要不想打球的人在球隊上。同樣的,經典賽就算把潘威倫陳金鋒等一班還沒完全復原的傷兵集合起來,真的就會打比較好嗎?

 

如果 2006 2007 年間的洲際盃、亞運等小比賽讓神主牌級的選手休息,不要把球員當全年無休的超商,說不定 2008 年的奧運不會因為傷兵而捉襟見肘。如今說這些球員拒絕徵召是不愛國,太沉重了吧?還不如往後的國際賽中,小賽多練兵,大賽再把明星叫出來比較實際。

 


 

相關連結: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 愛國的代價

蔡明里 - 別再說誰不愛國

竹板凳 - 國際賽無法吸引球迷觀賞職棒原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nsiou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