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大家都聽過可是什麼是太極?那個圖又為什麼畫成這樣呢?來看看其它解說:
周敦頤「太極圖說」: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
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水火木金土。
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
讀完了還是完全霧煞煞……
直到最近看到一篇介紹太極的文章才了解,原來太極本來是科學的。只是古代的人有將天文學和宗教合一的需要,才讓太極越來越玄。 看看古時候的太極圖吧:
古時候的太極圖看起來怎麼這麼彆扭?第一個太極圖又是怎麼畫出來的呢?不如回想一下易的解譯: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易」這個字是什麼?原本易字是這樣寫的:
可見易是日在上,月在下,原本是日月更變謂作「易」。
發現太極的原因應該起於找方位有關。在還沒發現地球磁場前,古人只有兩個方法可以定義東西南北。一是白天靠日出,二是夜晚靠北斗星與北極星。
為了找出東西南北,古人在地上插了八尺的竿子,日出為東,日落為西,而一天中影子最長的一點為南,最短的為北。
到了晚上北斗春天朝東,夏天朝南,秋天朝西,冬天時朝北。
(也許這是東西南北,和東南西北兩種順序的由來?)
久了古人就發現,白天的方向和夜晚的方向並不完全一樣。而白天的方位是隨季節改變的。
於是古人持續的在中午觀察,並紀錄竿子的影子有多長。一年下來,將每天中午影子留下來的點畫條線連接起來,將線的兩邊分為沒影子的一邊(簡稱陽),和有影子的一邊(簡稱陰)。並以影子最遠的點當半徑畫一個圓,裡面在以等距畫五個同心圓,古人得到了下面這個圖:
竿子中心,也就是圓心,到最遠的圓周的半徑中,只有一條是全部都在陰的部份裡面。那一點是冬至。半徑全部在陽部份裡面的那一點是夏至。半徑先一半在陰,再一半在陽是春分。先一半在陽,再一半在陰的是秋分。
影子的線和六個同心圓的交點可畫出二十四條半徑。這二十四個點就是二十四節氣。
從正中間的半徑(子午線)到冬至半徑剛好是約二十三度,就是地球旋轉時傾移的角度。而那條陰陽的分隔線就是「黃道」。
這樣畫出了什麼圖?就是古太極圖。
而今日的太極圖只是太極迷信化之後被美化過的樣子。
- Dec 13 Tue 2005 01:53
太極是什麼碗粿
close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