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der than the field of Diamond... at least for me:
事情是這樣開始的,棒球從 1920 年就號稱是「統計的運動」。但是事實上傳統棒球的數據並沒有辦法真實的反應球員的好壞。70年代有一個叫 Bill James 的老兄大學統計讀完正事不做,天天在算棒球。並把自己的看法和發明的新評價方式自己花錢小量發行,漸漸的也吸引了一群跟隨者。Bill James 給這個研究棒球的方式起了個名字,Society for American Baseball Research Metrics,簡稱 sabermetrics。但是他們和真正棒球圈的人是兩個世界的人,他們躲在他們的地下室裡算統計,棒球場上咬煙草的總教練與坐在豪華辦公室裡的球團領隊照舊玩他們的。
直到九○年代有一個叫 Billy Beane 的天才型球員在多年努力後,還是達不到大家當年對他的期盼,最後決定試著當個球隊管理者。在 1997 年 Beanean 正式成為小本經營 Oakland Athletics 的領隊,在球團資本有限的情況下, Beanean 用 sabermetrics 那套算出一年要幾勝才能進季後賽,算出怎樣能力的組合可以贏得足夠的勝場數,再買進換入一般市場上認為有缺陷,但是卻符合數據要求的球員。從那之後運動家隊年年進入季後賽,並且把當年便宜的球員轉化成大筆的鈔票賣出。有位記者發覺了這點,寫了一本介紹個成功的書 Money Ball。Sabermetrics 這才開啟了大部份棒球球迷、球員、與教練團對新統計觀念注意。
但是統計算這門東西這個很硬。諸如 Win Shares、Win Expectancy、VORP、CERP、GDIP這些能夠把明年叫個球員打點會幾分,球團會贏幾勝算得只有±5的誤差的東西,對我來說已經是知天命的天書了,平常只敢偷偷的瞄幾眼。直到上半季結束的那期「職棒雜誌」裡 La New 現任打擊教練呂明賜做了這樣的發言,大意是說:
「上半季熊隊打線的表現並不算真的很差,只是其他幾支球隊的攻擊實在太過出色,相較下熊隊的表現顯得不突出。還有、呂教練他認為集體低潮會過去,下半季他有信心! 」
頓時熊網上的球迷們氣血凝結。和去年暴力熊打線判若兩隊的打線,呂大炮先生居然把它歸類於「集體低潮」。後知後覺也不是這樣的吧?自己教打出了問題,和球員們低不低潮有什麼關係?熊隊前年很棒的美國打擊教練梅洛克離開,曾經是亞洲大炮,到日本被改成鳥炮的呂大炮教練接任後,有一些非常日本式的錯誤觀念在熊隊就漸漸重新發芽。
所以就讓我從Sabermetrics 裡面最簡單的東西來聊一下數據吧。
我動手算了一下 BIP% 打者將球打進場內的機率,和 BABIP 打者將球打進場內形成安打的機率。這是之前在 PTT 好像曾廣為討論的數據。
BIP% = (打數(AB)-三振(SO)-全壘打(HR))/(打數(AB) + 四壞球(BB) + 觸身球(HBP) + 犧牲飛球(SF))
打者將球打進場內的機率。
BABIP=(安打﹝H﹞ - 全壘打﹝HR﹞)÷(打數﹝AB﹞ - 三振﹝SO﹞ - 全壘打﹝HR﹞ + 犧牲飛球﹝SF﹞)
打者將球打進場內形成安打的機率。
以下數據僅取打數超過5的打者,2007沒有算入許傳誠,並採用到 2007/08/01 的數據
團隊平均
BIP% | BABIP | |
2006 | 0.706 | 0.316 |
2007 | 0.708 | 0.284 |
乍看之下兩年的 BIP% 其實沒差很多,也就是 2006 或 2007 打者把球打入場內的機率是差不多的。但是 2006 年球進入場內形成安打的機率就比 2007 高了許多。
但是拿出選手成績細看似乎沒有那麼單純:
2006 選手 BIP%
2006 | BIP% | 2007 | BIP% | |
石志偉 | 0.833333 | 蔡宗佑 | 0.875 | |
*貝茲 | 0.795699 | 呂俊雄 | 0.857143 | |
余進德 | 0.791667 | 石志偉 | 0.844595 | |
陳峰民 | 0.786325 | 潘忠韋 | 0.805031 | |
呂俊雄 | 0.777778 | 陳峰民 | 0.762115 | |
潘忠韋 | 0.763547 | 余進德 | 0.747475 | |
蔣智聰 | 0.75 | 黃龍義 | 0.736059 | |
*卡猛士 | 0.75 | 劉家豪 | 0.727273 | |
*周森毅 | 0.75 | 林津平 | 0.726316 | |
張民諺 | 0.736842 | 曾豪駒 | 0.704 | |
劉家豪 | 0.736842 | 蔣智聰 | 0.699346 | |
蔡建偉 | 0.729032 | 林智勝 | 0.692641 | |
黃龍義 | 0.705015 | 蔡建偉 | 0.691824 | |
林智勝 | 0.700713 | 張民諺 | 0.666667 | |
曾豪駒 | 0.688172 | 黃小偉 | 0.635514 | |
石彥緯 | 0.666667 | 陳金鋒 | 0.60181 | |
張育保 | 0.666667 | 林聖凱 | 0.596774 | |
王志榮 | 0.659574 | 張育保 | 0.375 | |
陳金鋒 | 0.64359 | |||
黃小偉 | 0.62963 | |||
*王建強 | 0.55814 | |||
林聖凱 | 0.533333 |
去年石志偉擁有最高的 BIP%,數值也不過 0.833 。今年石志偉還不是最高的 BIP% 數值已經是 0.845。
而且去年 BIP% 超過 0.8 (每十次打擊只有兩次沒有打進場內)的球員才一位,就是小頭。今年總共就有 4 位。
其中潘忠偉去年 BIP% 才 0.764,今年 0.805 的 BIP% 又說明了什麼?
再看來球員 BABIP 的資料:
2007 | BABIP | 2006 | BABIP | |
黃小偉 | 0.441176 | *周森毅 | 0.666667 | |
陳金鋒 | 0.362963 | 張育保 | 0.5 | |
蔡建偉 | 0.354545 | 蔣智聰 | 0.368421 | |
黃龍義 | 0.336683 | *貝茲 | 0.368421 | |
張育保 | 0.333333 | 王志榮 | 0.354839 | |
林智勝 | 0.33125 | 石志偉 | 0.344086 | |
蔣智聰 | 0.314815 | 陳金鋒 | 0.34375 | |
石志偉 | 0.306773 | 曾豪駒 | 0.341085 | |
曾豪駒 | 0.292135 | 黃龍義 | 0.338843 | |
余進德 | 0.283784 | 黃小偉 | 0.333333 | |
林津平 | 0.275362 | 石彥緯 | 0.333333 | |
潘忠韋 | 0.259542 | 林智勝 | 0.318937 | |
呂俊雄 | 0.257576 | 蔡建偉 | 0.31441 | |
陳峰民 | 0.257143 | 潘忠韋 | 0.310897 | |
張民諺 | 0.25 | 呂俊雄 | 0.302789 | |
林聖凱 | 0.243243 | 陳峰民 | 0.277978 | |
劉家豪 | 0.125 | 余進德 | 0.25 | |
蔡宗佑 | 0.095238 | 張民諺 | 0.214286 | |
劉家豪 | 0.2 | |||
林聖凱 | 0.1875 | |||
*卡猛士 | 0.166667 | |||
*王建強 | 0.125 |
2006 年潘忠偉 BIP% 0.764,BABIP 0.311。今年 BIP% 0.805,BABIP 0.260。
這樣的數據是在反應著潘忠偉今年來球不拒,但是打不到球心的狀況。幾乎都能把球打入場內,僅151個打數就以 8 次雙殺拿下來聯盟雙殺打的第七名(聯盟雙殺打第一名高國慶,285個打數14支)。
潘忠偉今年的表現退步很明顯,不然找個比較不明顯的。
事實上除了陳金鋒,林智勝,蔡健偉這三位主力選手今年的 BIP% 下降 BABIP 上升外,其它先發九人全部向下降。
↑蔡建偉
2006上壘率 0.345、BIP% 0.729、BABIP 0.314。
2007上壘率 0.346、BIP% 0.692、BABIP 0.355。
↓石志偉
2006上壘率 0.360、BIP% 0.833 、BABIP 0.344。
2007上壘率 0.341、BIP% 0.845、BABIP 0.307。
↓曾豪駒
2006上壘率 0.366、BIP% 0.688、BABIP 0.341。
2007上壘率 0.339、BIP% 0.704、BABIP 0.292。
但是 BIP% 不代表就是壞事。在台灣棒球維基網上的 BIP% 條下提到「依據網友的研究,中華職棒打者的BIP%基本上都和BABIP呈現負相關。」以熊隊 2006 和 2007 的數據看來的確有這個現象。
但拿洋基隊的開路先鋒 Derek Jeter 和第四棒 Alex Rodrigez 的 BIP% 與 BABIP 對照台灣選手時:
選手 | BIP% | BABIP |
D Jeter | 0.754 | 0.369 |
A Rodriguez | 0.581 | 0.287 |
可以看出國外反而把球打進場內越多,形成安打的機會也會提高。我覺得差別就在揮擊的心態上。如果說統一獅今年在日籍教團時期和選手自主時期有什麼差別,最明顯的就是他們少下戰術,要求全力揮擊。只有在打出去的球是強勁的情況下,打進球場才有真正的作用。另外 Jeter 的腳程很快,所以也可以用高的 BIP% 換到更多的內野安打。如果不了解球員特性只是把所有球員當成鈴木一朗,只要打進場內就好,那麼腳程不快的選手,如潘忠偉就會出現 BIP% 很高,形成安打很少的情況。
只看 BIP% 和 BABIP 會看不到三振的影響。但是可以看出選手是不是追求 Contact 成為鳥安型的選手。我覺得這樣的數據顯示今年熊隊打擊火力不串連的原因就在於除了幾位選手外,整隊都有以下幾種情況(打壞球,只求碰球放棄全揮擊)。「球打進場內多了自然就會有安打,所以無論如何只要把球打進場內就好」這種迷思似乎是熊隊到目前為止的問題。
有些有在接觸 Sabermetrics 的球友會說也許 BIP% 與 BABIP 機率佔比較大的成份(有點像打擊率,被對方守備,Park Factor影響)。但是以結果論來說, BABIP 和 BIP% 相比可以看出打進球場內的球有多少得到好的結果。
再加上除了兩個中心打者,熊隊今年先發打線每位打者和去年比起來都出現同樣的趨勢,所以除非結論是今年全隊的「運氣不好」,不然應該是別有原因吧。這種數據要說只有運氣差,是真的非常牽強。真的是剛好大家運氣都背了半個球季的話,那也只有請熊隊球員們多拜拜了 :P
《延伸閱讀》 BIP% 和 BABIP 解釋比我好太多的奶茶大大文
附上自製棒球影片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v/yao0gHDs0yA]
留言列表